孟紅
2020年04月09日11: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何香凝,廣東南海人,國民黨左派政治活動家,畫家,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是共產黨人的老戰友,是同中國共產黨真誠合作的典范。無論是在我們黨遭遇困難挫折的時候,還是順利發展的時候,她總是始終如一地相信我們黨,支持我們黨所領導的革命事業。她這種不斷革命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她以自己的革命業績和高尚情操,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包括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衷心尊敬與愛戴。她與周恩來之間的交往感人至深,留下一段段佳話。
敬重何香凝、關愛廖承志
周恩來曾經滿懷深情說過:“我與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對此,廖承志也曾深有感觸說道:“這是實情啊,父親廖仲愷早在黃埔軍校就十分賞識周恩來,母親何香凝一直受到周恩來的關懷和愛護,姐姐廖夢醒不僅和周恩來革命關系密切,而她的女兒囡囡又是周總理和鄧大姐十分疼愛的干女兒。”
周恩來、鄧穎超夫婦經常和廖仲愷、何香凝夫婦以及他們的子女廖承志、廖夢醒來往,相處極為融洽。廖承志、廖夢醒親切地稱呼周恩來為“阿哥”。當何香凝得知鄧穎超是1904年2月4日出生的,不禁高興地說:“你和夢醒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真是太巧了,我們兩家的緣分不淺!”此后,鄧穎超就很自然地喊何香凝為“媽媽”了。
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遇刺。周恩來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就前往醫院探望。后來,他整整三天三夜沒回家,直到他回家后鄧穎超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也險遭毒手。周恩來和蔣介石原本是研究決定當晚11點搜捕殺害廖仲愷的兇手,但蔣介石提前兩小時發布了戒嚴命令,而且臨時改變了口令,周恩來卻一點不知道。那天晚上,周恩來的車子開到司令部門口,警衛問口令,這邊不知道,一時答不上來,結果警衛就開槍了。周恩來的司機被打死,他機智地臥倒在車座下才幸免于難。后來,周恩來下車大聲宣布自己的身份,警衛這才住手。當夜,周恩來是帶著一身血跡回家的,但他總算是死里逃生的幸存者。
由于那段特殊的經歷和友誼,在廖仲愷遇難后幾十年,周恩來對何香凝和她的一對兒女都特別關心。周恩來對廖承志兄長般的關懷和愛護,使廖承志終生難忘。而廖承志不負周恩來所望,出色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得到周恩來的賞識。
廖承志1925年17歲時加入國民黨,在廖仲愷遇刺身亡之后,廖承志繼承其父遺志繼續推進民主革命,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脫離國民黨,于1928年8月在中國革命陷入低潮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何香凝支持并掩護廖承志離滬赴川陜蘇區工作。
長征途中,廖承志因反對張國燾另立中央,被加上“特務”的罪名,開除黨籍,在保衛局的監視下戴著手銬行軍。1936年9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黃河邊,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下部隊,發現廖承志被人看押著正低頭慢慢地走,很快意識到他的處境不妙,當時也不便多說什么。廖承志思想上沒有一點準備,竟不知如何是好。是同周恩來打招呼,還是背過臉去?他不想給父親的老朋友帶來麻煩。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周恩來下馬走了過來。他臉上毫無表情,好像什么也不知道的樣子。他沒有和廖承志說話,只是當著押送人員的面,緊緊地握了一下廖承志的手,然后上馬走了。
晚上,周恩來派通訊員把廖承志叫到司令部。廖承志一進去,又一次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屋里坐滿了人,有張國燾,還有紅四方面軍領導,也有中央派到紅四方面軍的朱德、劉伯承等,他們都嚴肅地坐在那里。在這之前,廖承志已經聽說張國燾下達了對他執行槍決的命令,心想,是不是執行死刑前再審訊一次?但他看見有周恩來在場,不知怎地心里反倒踏實了。
張國燾當然知道周廖兩家的親密關系。不過,他還是明知故問周恩來:“你們倆早就認識嗎?”周恩來沒有直接回答他,佯裝聲色俱厲地問廖承志:“廖承志,你認識了錯誤沒有?”周恩來在這里沒有像以前那樣喚他承志。他剛想為自己申辯幾句,可是看見朱德朝他微微擺了一下手,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周恩來的計策,就老老實實回答說:“認識了!敝芏鱽碛謫枺骸罢J識深刻不深刻?”廖承志回答:“深刻!敝芏鱽斫又鴨枺骸案牟桓?”廖承志回答:“改———!”廖承志好像是家長面前的孩子,一一做了回答。
最后,周恩來將張國燾的嘴給堵了起來,為廖承志的“錯誤”結了案。然后,他叫廖承志留下吃晚飯。
在吃晚飯的時候,周恩來故意不理睬廖承志,只同張國燾說話。朱德在桌子下悄悄踩了廖承志的腳,叫他不要老抬頭想和周恩來講話,老老實實吃飯!
廖承志估計朱德和周恩來已經商量好了,用嚴厲訓斥他以博得張國燾喜歡的方式,解救他。飯畢,周恩來還是沒有笑臉,立即讓人把廖承志帶走。
張國燾本來已宣布當晚將廖承志處決。可是見周恩來站在他一邊訓斥了廖承志,而朱德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為廖承志說好話,張國燾覺得周恩來給了他面子,心頭的火氣撒掉一半,氣順多了。于是,他又下令:“不殺廖承志,以觀后效!”
從死神手里逃脫出來的廖承志,非常感謝足智多謀的周恩來,是他一頓“憤怒”,一場“無情訓斥”,才有他廖承志的一條性命。
1937年1月,廖承志順利到達延安,周恩來托人告知何香凝。
破例為何香凝畫作題詞
何香凝不僅是革命家和愛國者,還是有名的畫家。 她畫的梅花特別受到大家的喜愛。
鄧穎超和何香凝均為全國政協委員,常在一起開會,何香凝又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員,連同她擔任的僑委主任,都是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之下進行工作,多方面多層次的工作聯系,加上幾十年來的深厚情誼,使她倆之間關系極為密切,兩家常來常往。
1950年8月初,鄧穎超與周恩來結婚25周年之際,何香凝精心畫了一幅“梅花松柏圖”,上書“恩來穎超結婚25周年紀念”。她用霜欺雪壓香如故的梅花和酷寒不凋挺且直的松柏象征鄧穎超和周恩來,寓意深刻,恰到好處地贊頌了他們的愛情和品德。1954年鄧穎超50歲生日時,她又畫了“菊花圖”相贈。畫上的菊花淡雅秀麗,迎嚴寒而競放,這里蘊涵著她對鄧穎超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
新中國成立不久,美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還把戰火燒到了中國的大門口。祖國派出了優秀兒女———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1951年,何香凝為志愿軍畫了一幅《喜鵲牡丹圖》,請周恩來欣賞評價并且想讓其在畫上題詞。
周恩來有個“原則”,就是從來不在別人的畫上題字,惟一的一次就是對何香凝的破例之舉了。周恩來欣然題寫了一副12個大字的對聯:
鵲報援朝勝利;
花貽抗美英雄。
“鵲”就是喜鵲,它一直被人們看成是報喜的吉祥鳥;“貽” 是“送”的意思。這副對聯嵌上了“抗美援朝”四個字,配上何香凝的畫,再好不過地表達了祖國人民對“抗美援朝”必勝的信念和對戰士們的崇敬。
登門為何香凝慶壽
1958年5月,時任解放軍二十一軍軍長的吳詠湘少將因病去廣東從化療養,由其妻子朱虹陪同前往。每天晚飯后出來散步,周恩來與鄧穎超兩人也總在那個時間散步,從不帶警衛員。在第一次散步相遇時,吳詠湘先打招呼:“總理好!”因穿便裝,就未行軍禮。周恩來問:“你姓啥?”吳詠湘回答:“我姓吳。是二十一軍的!敝芏鱽碛謫枺骸笆鞘裁床?”吳詠湘回答:“是鼻咽癌!编嚪f超問吳詠湘身邊的妻子:“姓什么?”朱虹回答:“姓朱。”鄧穎超說:“一個姓吳,一個姓朱!泵刻焱盹埡笊⒉浇洺S鲆,鄧穎超也總是說:“你姓朱,你姓吳!
一天,時為海南軍區司令員的莊田對吳詠湘說:“今天是何香凝生日,去吧,去看看她。”吳詠湘認為同何香凝不熟悉,貿然闖去不合適。莊田說:“不要緊,何香凝好客,我帶你去,給你介紹一下,就可以了!闭谛蒺B,也無別事,吳詠湘、朱虹夫婦就隨莊田一起去了何香凝住處。天已暖和了,何香凝房間里還燒著暖氣。
一進門,看見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和陳毅都在,大家一一熱情地打起招呼。辦壽慶活動的還組織了幾十個年輕的女同志去祝壽,滿滿一堂,使壽慶更顯熱鬧。
切開吃西瓜的時候,何香凝給每人分了一份。
有人提議要鄧穎超唱紅軍時代的歌,周恩來說:“你不會唱了吧,還會唱嗎?”鄧穎超說:“會唱的!本统艘恢А
何香凝也唱了一個廣東小調。
緊接著,陳毅唱了一支《馬賽曲》。鄧穎超從桌子上拿了一些糖果放進了口袋里,周恩來說:“怎么拿糖?”鄧穎超說:“拿回去給孩子們吃!
周恩來隨手拿起一塊糕點吃,那是小小的糕點,一兩面粉可以做好幾塊,周恩來吃了一塊后,又準備吃第二塊,鄧穎超輕輕打了一下周恩來的手:“不要吃了,留一些給孩子們吃!
何香凝聽到了鄧穎超的話,笑著要服務員拿紙包了幾塊點心交給了鄧穎超。
周恩來、鄧穎超夫婦沒有孩子,說是要帶回去給孩子吃,當然是指他們收養的那些烈士遺孤了。之后,周恩來、鄧穎超先告辭了,夫婦倆互相推讓要對方走在前面,最后還是鄧穎超把周恩來推在前面,周、鄧一先一后走了。陳毅同吳詠湘、朱虹夫婦也一起告辭了。
1961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在政協禮堂主持了一個“百老慶壽大會!币话傥70多歲以上的在京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各民主黨派中央委員和社會知名人士歡聚一堂。
周恩來準時到會。他一進會場就立即向老壽星———83歲高齡、時任民革中央主席的何香凝走去。
何香凝見周恩來正向自己走來,忙起身相迎。但老人動作遲鈍不便,不慎把手杖失落在地。
周恩來加快腳步疾趨向前,一面彎腰為何香凝拾起拐杖放好,一面熱誠地與老人家握手,向她問好祝壽,并向到會的老人一一問候。
宴會開始后,周恩來舉杯,風趣地說:“今天到會的百位老人,年齡平均八十歲,加起來就有‘八千歲’,人生望百……,20年后,我們百位老人再集體祝壽,大家要真正地高呼‘萬歲’了!
這次別出心裁的祝壽會,充分反映了周恩來同何香凝等黨外著名人士們彼此互相敬重、互相關心的濃濃友情,也是數十年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膽肝相照的真實記錄。
特批與廖仲愷合葬
1968年6月,何香凝歡愉地度過了90大壽之后,她感到身體與精力大不如前。1970年4月,她不慎跌倒,又得了肺炎,進入醫院治療。經宋慶齡和周恩來等深切關懷及醫院盡力搶救,轉危為安。
1971年,何香凝老人病重,周恩來到醫院去看她。躺在病榻上的老人喘著粗氣斷斷續續地向周恩來提出:死后不想火化,要把遺體運到南京和廖仲愷合葬。
當時,大家對何香凝的這個要求都感到吃驚。因為大家知道,當時黨中央和毛主席正在倡導火葬。周恩來正是這些領導人中主張火化的第一批倡導者。
沒想到,周恩來毫不猶豫地回答老人說:“我代表毛主席、黨中央同意你的要求,放心吧。”
周恩來當場十分痛快地承諾,讓何香凝老人感到了極大的安慰。
后來,周恩來對廖承志和經普椿夫婦解釋說:“何老太太一生革命,貢獻很大,她的這個要求應該滿足。”
一年后,何香凝老人在平靜中閉上了眼睛,她的喪事辦得很隆重,這在黑云壓城大叫“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北京成為舒緩人們心頭郁悶的一個議論話題。中央決定遵照其夙愿與廖仲愷合葬,由鄧穎超送其靈柩到南京。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不幸逝世。這使廖承志全家無比悲痛,泣不成聲。在嚴寒的冬天里,廖承志一直跟著吊唁隊伍排隊,等待向周恩來遺體告別。第一次告別完,出門后沒有走開,又帶上經普椿再一次排隊,向周恩來遺體鞠躬敬禮,再看一次周恩來的遺容。后來,廖承志揮淚寫下緬懷總理的長文《教誨銘心頭恩情重如山》,表達了他一家四代人對周恩來的無限深情。廖家的孩子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把家里所有的周恩來的照片,精心粘貼在相冊上。每幅照片,都激起他們的無限哀思。他們還把周恩來的一些照片裝上鏡框,掛在房間里,天天瞻仰。
(《世紀風采》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